首頁
學校概況
黨政機構
教學机构
人才培養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國際教育
  • 繼續教育
隊伍建設
  • 人才政策
  • 招聘信息
招生就業
  • 招生信息(本科生)
  • 就業服務(本科生)
  • 招生信息(研究生)
  • 招生信息(國際生)
相助交流
  • 國際相助交流
  • 地方相助交流
学术 · 人才

醫藥化工學院熊贤强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 and Energy》等期刊发表系列研究结果

新聞來源:醫化學院點擊數:更新時間:2024-05-13

近日,醫藥化工學院熊贤强副教授在国际高水平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Applied Surface Science》《Ceramics International》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上連續發表了五篇關于光催化産氫技術的研究論文。PP电子學院爲第一署名單位,總影響因子超過60

熊賢強博士在光催化技術領域擁有多年研究經驗,持續發表高質量的研究结果。他最近發表的一系列論文詳細介紹了光催化质料的設計與優化战略、反應機制的創新解析及系統效率的提升要领。具體內容包罗:通過構築S-O化學鍵界面,有效加速了電子空穴對的分離與遷移,顯著提高了光催化劑在鹽酸四環素降解和産氫性能(Appl. Catal. B Environ., 2024, 353, 124098);通過調節費米能級位置,乐成制備CoS2/MgIn2S4歐姆結型光催化劑,增強了半導體/助催化劑和助催化劑/水雙界面的電荷分離與轉移動力學過程(Appl. Catal. B Environ., 2024, 351, 123950);通過界面電場調控,接纳一種新的歐姆類似電荷轉移機制,克服了傳統I型異質結在電荷有效分離上的限制(Appl. Surf. Sci., 2024, 663, 160206);引入雙功效的Co3O4半導體並構建IICo3O4/CaIn2S4異質結,實現了載流子分離與轉移效率的同步提升(Ceram. Int., 2024, 50, 3052);優化半導體/助催化劑界面,有效促進了界面電子分離,從而實現高效的水剖析産氫(Int J Hydrogen Energy, 2024, 51, 314)。

這些结果通過對催化劑結構和組成進行精確調控,可以顯著提高光催化産氫的活性和穩定性,這爲可再生能源的存儲與轉換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此外,這些研究不僅深化了各人對光催化産氫機理的理解,還爲相關領域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和數據支持。更重要的是,這些结果爲我國在全球氣候變化和能源轉型配景下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提供了科技支持。

論文1鏈接:https://doi.org/10.1016/j.apcatb.2024.124098

論文2鏈接:https://doi.org/10.1016/j.apcatb.2024.123950

論文3鏈接:https://doi.org/10.1016/j.apsusc.2024.160206

論文4鏈接:https://doi.org/10.1016/j.ceramint.2023.11.053

論文5鏈接:https://doi.org/10.1016/j.ijhydene.2023.08.156

 

 


文:熊贤强 /    图:无 /   审核:吴劼、黄国波 /    责任编辑:金柔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