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爲深入學習鄉村振興戰略、掌握基層治理機制,PP电子學院商學院“學子觀基層·青年興三門”——基層先鋒三門縣選調生賦能鄉村振興觀察團通過實地走訪三門縣7個鄉鎮10個乡村,聚焦當地選調生群體,記錄他們在産業發展、鄉村治理、民生服務等方面的具體實踐,挖掘其在推動三門鄉村振興中的價值與榜樣力量,展現青年幹部紮基本層、服務鄉村的擔當作爲,爲我校在校生提供基層就業啓示。
一.電商助振興
01 海润街道涛头村把“青蟹”做成电商爆款,通过建设共富工坊、聘用返乡青年做主播、线上直销等方式,实现蟹价翻番且求过于供。塘口装物联网监控品质,村民以塘入股享分红,一只青蟹撬动了乡村振兴。
02 珠岙镇山岙村依托“云茗共富工坊”直播间,不仅让当地的云雾茶成为该村的名片,乐成迈向品牌化的高端赛道,更让茶农实实在在受益,户均年增收达2.6万元,电商的力量正连续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二.文旅興鄉村
01 海润街道后林村通过打造“后林小栗”景观带、千年古樟群等文旅地标,培育“乡创+”工业集群,引入露营、咖啡、民宿等多元业态,同时以“后林小栗”为IP,通过新媒体矩阵提升知名度,构建村团体与村民利益共享机制,实现了从困境山区村到文旅共富示范村的转变。
02 蛇蟠乡黄泥洞村通过打造石屋古村、网红花海等打卡点,开发渔旅融合项目,革新石屋为高端民宿,形成夜市、民宿、研学复合型旅游模式,打造“渔旅融合共富工坊”,通过电商直播和“蛇蟠岛”区域品牌销售农渔产物,走出一条渔文旅融会的共富之路。
03 亭旁镇融合“浙江红旗第一飘”红色旅游资源与古村资源,打造红色精神讲习所、红色主题餐厅等,革新95套徽派修建建成红色主题民宿理想村,并引入“冇事咖啡”、窑烤面包工坊等新业态,富厚红色旅游内涵,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力。
三.科技賦新能
01 健跳镇三核村光伏工业以“立体利用、多元收益”为焦点,依托206亩荷塘打造“渔光互补”项目,实现“发电+养殖”双赢,改项目既提升土地综合效益,又为村团体和农户增收,还助力“零碳示范村”建设,是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实践。
02 健跳镇蟹公寓接纳“一蟹一户”的立体分层模式,模拟人工窟窿,契合青蟹生物习性。通过室内循环水工厂化养殖系统,实现水质全循环、治理便捷化,还能做到零污染零排放,实现品质与身价双双跃升,开启乡村振兴新路径。
四.選調勇擔當
此次實踐活動讓我們看到了身處基層的選調生們的價值不僅在于“做實事”,更在于以其知識、視野和活力,爲鄉村注入“新思維”。他們既是政策落地的“執行者”、産業發展的“推動者”,也是人才培育的“組織者”、文化傳承的“守護者”,更是基層治理的“創新者”,爲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腳下沾滿泥土,心中沈澱真情。三門調研告訴我們,基層是最好的課堂,群衆是最好的老師。青年學子將在實幹中成長,讓青春在鄉村振興中綻放光线!
——發布于2025年8月15日《潮新聞客戶端》
https://tidenews.com.cn/tmh_news.html?id=689ee430d498de0001f36fb1